輕鬆一點的生活──專訪陳端和爺爺養生之道

image

撰文:陽明老人公寓社工副組長張義發101.06.07

「生活就是要自然一點,心情放寬,輕鬆一點,盡量找事情做,公寓辦的活動都去參加,與其他住民多講講話,不要老是一個人悶在寢室。」

 

走進陳爺爺的房間,會讓人體會到「物有定位」真正的呈顯:整齊的床鋪,只有折疊有形的被子與枕頭佔據床頭;

高矮胖瘦的各類書籍,猶如小學生依序排隊列在滿滿的書櫃裡;書桌上井然有序陳放著隨時要用到的文具與杯具,

椅子就深入桌下緊緊的貼著桌緣;牆上或電視上掛著爺爺朋友的墨寶、全家福照或各類錦旗與擺飾品等。小小的房間裡,

正如爺爺說的「我的生活一向都很規矩」,物品擺放得很有秩序、處處都很整潔,讓我都自嘆弗如。

 

今年高壽94歲的陳爺爺,出生在福建長樂市,民國28年因戰亂逃避到閩北南平山區。

爺爺回想在南平的生活直說:當時的南平物資缺乏,氣候不佳,生活很困苦,有什麼就吃什麼,

為了生活,親戚介紹去報考當時的電報局,也很幸運考上了。在民國34年日本投降時,台灣剛光復,很缺乏人才,

爺爺與年輕夥伴十餘人聯合申請轉調台灣「交通部郵電管理局」工作獲准,也就此在台灣定居。可是,

當時妻兒子女不能跟著來台灣,到民國38年政府轉進台灣時,感謝親戚找關係才逃抵台灣團圓,那陣子,讓爺爺每天提心吊膽,日子很難熬。

 

回想在中華電信服務的日子,時任總務課長的爺爺寫了一手好書法,「交通部郵電管理局」要呈閱總統的特別報告,

都是由爺爺執筆代書,這件事讓爺爺最感到有成就。爺爺55歲就自中華電信申請退休,可是爺爺並沒有就此閒下來,

反而投身在私人公司,一待就又待了20年。真正自職場退休的爺爺,也沒讓自己的生活停頓下來,當了4年的慈濟志工,

後來由天母搬到淡水、松山民生社區,到民國87年太太過世後,爺爺為了安排自己的日後生活,自己找上了「恆安老人養護中心」,

可是因為不符合中心服務的資格被擋於門外,才在中心工作人員的介紹下,因緣際會在88年1月4日當上了陽明老人公寓至今最原始的住民。

 

爺爺的生活一直都很規律,早期在中華電信時,因為是輪班制,養成習慣下班後就回家休息,並沒有參加任何的交際應酬。

在公寓的生活起居,往往晚上9點多就上床睡覺,清晨4點左右起床,早期還有同好一同外出散步運動,約6點多再回公寓。

現在人事變遷,大多是看看電視,了解社會前一天所發生的新聞,

用完早餐後便參加公寓的晨操、書法課、健走、香功活動、手語課、國際標準舞等課程與活動。

 

爺爺自認自己的生活很隨意,並不特別注重養生,對吃的或運動與休閒生活也未特別安排。

主要就是不抽菸、不喝酒、不吃零食也不挑食、生活很規律、心情放寬、常保輕鬆愉快、不計較、不要讓自己閒下來、多學一點。

爺爺特別強調就是要多嘗試、多學一些東西、能做就做、不要讓自己閒下來,不然很容易生病。或許就是這樣的生活哲理,

讓爺爺常保歡樂,一直到目前都沒有任何疾病纏身,而且育有1男2女,內外孫共6男1女,均受高等教育,也都已成家立業,曾孫6名、男女各半。

 

「生活可以很簡單」,說難不難,能維持陳爺爺這樣的生活哲理到現在,相信您也可以是90歲以上的人瑞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