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心照亮陽明公寓青銀共居 文大橘子時報記者游淑峰採訪報導

愛心照亮陽明老人公寓青銀共居計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化大學橘子時報記者採訪撰稿/游淑峰

台北市陽明老人公寓位於仰德大道旁,是前往文化大學必經的建築。公寓屋頂是透明的採光罩,白天時,自然光從屋頂照進中庭。圍繞中庭四周的走廊旁即是居住長者的套房,裡面除了床鋪,還有電視、衣櫥、衛浴、落地窗、小陽台等,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。這裡的長者從六十五歲到百歲人瑞都有,但從今年三月開始,公寓裡多了八位年紀二十出頭的年輕人,他們是參與「青銀共居計畫」的文化大學學生。

「青銀共居計畫」是台北市政府的試行政策,歡迎年輕學子入住老人公寓,學生房租每月三千元,每個月必須為長者提供至少二十小時的服務。計畫公布後,陽明老人公寓收到十六位學生的申請,公寓根據學生申請時提出的個人專長與服務特色、能夠配合服務的時間,以及能否兼顧學業進行篩選與面試;最後錄取八名學生,安排住進四個單人房。今年暑假,有幾位學生因為畢業或其他因素離開,也有新的學生入住,目前住在公寓的八位同學中,包括從三月開始入住的張允智(園藝暨生物科技系四)、黃仁和(中文碩一)、蘇美熏(德文三),以及八月後才住進公寓的吳顓亦(歷史二)和廖文慈(食品營養五)等。

照亮別人,也照亮自己

就讀食品營養系的文慈說,她申請青銀共居計畫,最初是因為家中長輩不久前去世,心裡有些失落,與家人的關係又較疏離,便想換一個生活環境;而且由於就讀的科系,讓她對長者的營養感興趣,因此希望住進公寓,近距離觀察長者的飲食生活,與她的所學相互比較與驗證。雖然住進公寓的時間不長,但文慈每次從學校回到公寓,總會聽到長者招呼她說:「下課啦?!」沒想到,這再平常不過的一句話,讓她重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懷,因而開始主動與家人用通訊軟體互動,彼此的感情也漸漸熱絡起來。

就讀園藝暨生物科技系的允智是在阿公阿嬤的陪伴下長大,住在這裡有點彌補的作用。允智的專長是園藝,他打算讓對花草有興趣的長者挑選他們想種的植物,協助他們整理陽台的小花圃。長者有時會送食物來,讓他覺得雖然來這裡是為了協助照顧長輩、調解他們的情緒,但也得到他們的照顧。

從與長者的互動中,學習待人接物

這學期才住進公寓的顓亦說,他從小就有爺爺奶奶的陪伴,父母也覺得住到這裡有其他長輩互相照料,很放心。他說,他在家裡常常和爺爺奶奶互開玩笑,沒有什麼禁忌,來到這裡才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開玩笑,玩笑要有節制,讓他學到人際關係上重要的一課。顓亦喜歡音樂,目前正在籌畫嘻哈課,要和這裡的爺爺奶奶分享。

仁和雖然較不善言辭,但他用心辦活動,總是適時加入一點巧思,提高長者的參與。例如他最近想辦手工藝的分享會,打算先在長者用餐的餐桌上擺放折紙作品,吸引長者的興趣,再邀請他們來參加活動。住進公寓半年多,仁和發現自己的人際溝通進步了,比較能了解別人的想法,也增進互動。

美熏是公寓長者最熟悉的學生之一。她常打電話向長者問安,天氣涼了,提醒多穿衣服,讓長者覺得非常感動與暖心。美熏笑著說,其實她剛住進公寓時,偶會因為和長者的觀念與意見不同而吵架,後來漸漸明白長者有自己的想法,不需要勉強。她認為,和長者相處要有耐心、要真誠、做事不隨意馬虎、說話有誠信;看似簡單,但每一點都做到非常難。雖然如此,只要細心觀察,在說錯話或忘記約定時願意認錯就好。美熏還認為,雖然長者看起來行動不便、思考較慢,但他們的人生歷練豐富,與他們相處其實可以學到很多事;彼此的步調不同,反而可以讓自己在觀察人事物方面更更細膩、更全面,讓自己有很多反思與成長。

愛的流動溫暖了老人公寓

說到文化大學學生進駐公寓後的改變,居住長者你一言我一語地說:「看到同學想起自己以前學習的時光,感覺自己變年輕了。」、「學生會陪我去理髮、搭車到台北市看醫生,覺得很窩心。」、「學生會幫忙處理我們不擅長的手機問題,好感謝。」、「同學有愛心、親切,幫我們很多忙,我愛他們!」公寓裡的社工謝佳君也說,學生來了之後,藉著招呼長者和辦活動,長者之間的互動增加,公寓比以前更和諧、更有朝氣了。

「青銀共居計畫」提供了跨世代相互關懷與學習的機會,讓我們看到了愛的傳遞如何豐富與影響彼此的生命。